【经济日报】生态建设 保护为先
| 来源:转载 经济日报【字号:大 中 小】
图为布达拉宫脚下的宗角禄康公园。 本报记者 代 玲摄 翻过位于拉萨市当雄县境内的那根拉山,“天湖”纳木错就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一样,在念青唐古拉雪山的辉映下熠熠生辉。纳木错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野生动物及湖泊、沼泽湿地生态系统为主,置身其中,雪域高原的美丽让人心旷神怡。 截至2014年,西藏建立了22个生态功能保护区、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0个国家湿地公园,在生态保护方面下足了功夫。50年来,西藏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环境保护之路。《2014年西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显示,西藏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携手合作保护生态 在林周县卡孜乡白朗村,昔日裸露的荒地盖上了近两米厚的绿麦草“被子”。给这些荒地“盖被子”的,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的科研人员。 按照中科院与西藏自治区的合作安排,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牧民增收两大课题,在西藏种草已有20年历史。如今,经过改造的荒滩上绿草茵茵、鸟雀纷来。像这样借力区外科技力量进行生态保护的例子不胜枚举。 从和平解放之初、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政务院西藏工作队”对西藏生态环境进行考察和评价,到1998年、2000年制定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将青藏高原冻融区列为全国8大生态建设区之一;从国务院通过《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到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将西藏打造成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50年来,西藏的生态保护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的牵挂。 在中央支持下,西藏坚持不懈筑牢“生态安全屏障”。2013年,西藏出台《关于建设美丽西藏的意见》,编制实施《2013至2030年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14年春,西藏正式启动实施了总投资300亿元的“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计划人工造林上千亩。 中央不仅在战略目标上对西藏生态保护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而且在投入上不断给西藏以支持。截至2014年底,《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总投资155亿元,包括“天然草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防风治沙重点工程”等10大工程项目,已累计到位57亿元。 发展首先考虑保护 对于西藏来说,青藏铁路的建设,是基础设施的提升和民生的改善,也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就是这样一条重要的铁路、这样一项国家重大的工程,也必须服从和让位于生态保护。 8月的羌塘大草原,草肥水美,各种野生动物安闲自得。今年,估计有10万余只藏羚羊一路向北迁徙至色吾雪山至甜水河一带的“大产房”产崽。虽然青藏铁路横亘羌塘大草原,但藏羚羊穿过铁路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因为设计方按照藏羚羊的迁徙习惯,在青藏铁路某些路段设置了宽阔、平缓的通道,藏羚羊可以自由、安全地通过。在设计之初,设计方也尽可能地采取了绕避可可西里、羌塘等自然保护区的方案。 “保护好生态环境本身就是加快西藏发展步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和潜力所在。我们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我们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在加快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同时,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始终坚守生态保护这条底线、红线、高压线。我们宁愿发展慢一点,也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西藏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这样诠释西藏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在重点项目建设中,西藏始终把保护雪域高原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严格落实环保审批权。“如果一个项目不符合西藏的环保底线,即便投资再大再好,最终连申请的资格都没有。”西藏自治区环保厅副厅长庄红翔说。西藏还开展了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治理工作,关闭了一批污染严重的“15小”、“新5小”企业,投入10亿多元加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亿元资金开展重点污染源治理。 生态保护释放红利 西藏各级党委、政府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一理念也不断在现实中得到印证。如今,西藏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发展和保护相互促进。 65岁的旺久是林芝市巴宜区鲁朗镇扎西岗村人,依靠扎西岗村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旺久吃上了生态旅游饭,办起了家庭旅馆,每年仅旅馆一项就能收入15万元。他家每年还能获得公益林补偿金,充分享受到了生态保护带来的利好。 “保护好美丽风光,一草一木都是钱。”这是旺久最深切的感受。 像旺久一样,扎西岗村村民都端上了生态旅游的金饭碗,生态旅游业也成为林芝市的主导产业。2014年,林芝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2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17%、14.89%;旅游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36.9亿元。 林周县白朗村138户村民在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专家的带领下种草,不仅有效防治了土地沙化,还解决了畜牧业发展问题,建立了养殖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实现入社户均增收2000元。 当地人告诉记者,过去,每到冬天,雅鲁藏布江河床上的沙就会随风起舞,漫天黄沙让近在咫尺的两人也看不清对方的脸,严重影响了贡嘎机场的飞机起降。如今,经过30多年植树造林,雅鲁藏布江两岸上万亩的防护林像钢铁卫士一样守护着生态环境,贡嘎机场的航班起降率大大提高了。这不仅畅通了进出西藏的通道,更保障了西藏经济大发展的航空“大动脉”畅通。 当地农牧民还充分参与到生态保护工程中,学习先进技术,增收致富。“现在风沙比以前小了,我们参与植树造林工程还能增加收入,我学会了苗木种植、苗圃的经营和管理。”雅鲁藏布江沿线扎囊县扎其乡的边久依靠苗圃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雄伟的布达拉宫脚下,宗角禄康公园里的流水被绿色环绕,拉鲁湿地上,青草随微风起舞。在遥远荒凉的阿里,班公湖上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沙鸥云集;在水汽氤氲的林芝,千山遍绿、漫江碧透、空气清新。有生态保护的理念和行动,行走在雪域高原,哪一处不是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