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新疆分院科研人员深入南疆,依靠科技力量帮助农牧民增收致富
| 来源:转载 人民日报【字号:大 中 小】
1个多月前,库尔班 肉孜买买提承包下村里的一片盐沼地,养了1200只鹅。
在此之前,新疆和田巴西恰瓦格村的这位维吾尔族农民从未想象过:自己能拥有一个1200平方米的养鹅场。
不过,这一个多月里,库尔班干得还不错。每天按点喂养、定时打扫,从不懈怠。小鹅仔们也很争气,在他的细心呵护下,长得很快。
库尔班盘算着等到母鹅下蛋就可以卖鹅蛋,年底还可以把公鹅卖了。“现在就已经接到很多订单,估算下来,养鹅场一年纯收入能有6万元!”
巴西恰瓦格村村支书艾力 卡马力说,库尔班是中科院新疆分院援建的盐沼地养殖示范基地工程项目的第一个示范户。“好多村民都在看着他,一旦示范见效,年底就可以在全村推广。”
中科院牵手新疆和田
巴西恰瓦格村盐沼地养殖示范基地工程建设投资共20万元。不过,库尔班承包下来只花了3.7万元,其余的费用则是由自治区高技术计划项目和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项目承担的。
2014年8月24日,中国科学院白春礼院长到和田地区进行调研,当时,中科院新疆分院和田与地区行署签署了合作协议,旨在促进该地区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的持续增收,STS计划项目由此而生。随后,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们多次赴和田地区乡村进行实地调研。
和田位于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南部。受自然、历史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这里的水土资源承载力较低,农牧民人均年收入仅有4542元,所辖7个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
科研人员们在墨玉县、和田县、策勒县的十余个乡村进行了实地调研。结果发现,农牧民的增收愿望和科技需求都十分强烈。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对位于绿洲不同位置(绿洲内部、绿洲外围、城乡接合部等)的乡村而言,由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不同、资源类型各异,对农牧民增收所采取的途径与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只有因地制宜,才能让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良性循环,实现农牧民的持续增收。”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雷加强说。
在这个思想指导下,STS项目组在集成研发国内外相关实用或创新技术的基础上,在和田地区探索总结出了6种不同类型的农牧民增收途径和经营模式,分别为:林果加工型、林下养殖型、复合经营型、设施农业型、循环经济型和生态产业型。
科研人员进村入户
今年3月,中科院新疆分院的科研人员林健博住进了库尔班所在的巴西恰瓦格村。
“我们通过调研分析与现场勘察,结合当地村民养鹅养鸭的传统,确定了这个盐沼地养鹅项目,目标是帮助农户和企业形成良性的对接机制。”林健博说。
此外,村里的核桃种植规模较大,STS项目组以核桃加工产业发展为主攻点,构建了林果加工型农牧民增收的技术途径。
与巴西恰瓦格村不同,和田墨玉县萨依巴格乡克西拉克村的生态环境条件与资源类型状况,更适合林下养殖型的增收技术途径。
据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李利副研究员介绍,墨玉县的核桃林下耕地约有6万—10万亩,一直没有有效利用,非常可惜。为此,他们设计了“林下耕地用于饲草种植”途径帮助农牧民增收。
在和田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里,和谐新村刚刚建起。在这里的农田里,能看到小孔密集的细长水管,小孔上冒出的水珠缓缓凝聚,滴向作物根部的沙地。
针对和谐新村的状况,STS项目组构建了设施农业型的农牧民增收技术途径,以节水滴灌等设施农业为主。“目前这里的1183座温室大棚已全部完工,水电路都已通达,准备开始大棚生产。”科技园区主任万世清说。
如今,在和田地区,包括巴西恰瓦格村在内,STS项目已在6个村开展。结合驻村工作,科研及管理人员致力解决项目所在6个村农牧民增收的技术难题,努力促进农牧民增收。
技术支持加市场推广
科研人员们在帮助南疆老百姓制定技术模式的同时,也开发应用了许多新的技术。
和谐新村是在荒漠上新建的一座村庄。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平的任务是帮助农民在蔬菜大棚内种植蔬菜。
“在纯沙地上栽培作物,存在物理、化学、营养、生物性能等方方面面的障碍,例如植物扎根困难,纯沙不能为作物提供任何养分,没有微生物形成动态平衡来控制病害等。”王平说。
为了攻克这些障碍,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沙包土、土包肥的造畦整地技术。这种技术既能让作物扎根,又能保水保肥,避免病虫害,而且工程造价较低,施工也相对简单。
和田是林果大县,每年全区约有100万吨修剪下来的枝条。科研人员们将这些原本作为废弃物扔掉的枝条粉碎,再与牲畜粪便混合发酵,做成一种新型肥料。
“木屑本身很难发酵,我们引入了一些先进的菌种,通过不同比例的配比混合,使肥料在一个月内成功发酵。”王平说。
新型肥料的诞生解决了有机肥成本高的问题,深受当地农户们的喜爱。
为了将这些技术传递给农户,王平经常与当地农技人员交流。“我们的电话和微信24小时为村民开通,如果作物有了病害,他们可以用微信发来图片,我们立刻就可以诊断。”
除了在技术上给予指导,科研人员们还负责帮助农户们开拓市场和产品销售。
“过去,我们只注重前期规划和技术帮扶,但事实证明只做到这一步效果并不好。农户们种植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技术帮扶就会半途而废。要想让农户真正致富并可持续下去,帮助他们打开销售市场至关重要。”林健博说。
和谐新村距离乌鲁木齐约1500公里,距离通往中亚的喀什口岸500公里——农户种植的作物运往喀什口岸销往中亚更为便捷可行。
“因此,我们平时要多了解中亚需要什么高经济附加值的作物,之后就指导农户在大棚里种植这些作物,跟着市场走。”王平说,“此外,我们还积极拓展其他销售渠道。现在我们还与专业的电商营销平台建立了合作,前景会越来越好。”
(原载于《人民日报》 2015-08-24 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