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理所在羊草新品种选育和盐碱地适应性种植技术研发方面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东北地理所【字号:大 中 小】
近日,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全国畜牧总站和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公告,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下称“东北地理所”)马红媛研究员团队培育的 “东地4号羊草”和“东地5号羊草”两个羊草新品种正式通过了省级审定;“白城羊草”和“松嫩4号羊草”两个羊草新品系分别进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全国畜牧总站的国家区域试验,待完成区试后进入国家品种审定程序;创新研发的“苏打盐碱地羊草人工种植改土增效技术”2024年再次入选吉林省主推技术。上述羊草新品种、新品系和主推栽培技术是东北地理所盐碱地改良与利用等研发团队历经10余年研发的又一突破性成果。
图1 新审定东地4号羊草和东地5号羊草
羊草是禾本科赖草属多年生根茎型禾草,是我国北方草甸草原的原始优势植物,具有耐盐碱、耐干旱、耐水淹等抗逆性强和生态适应性广特点;同时羊草粗蛋白含量高、适口性好,是重要的优质牧草。但由于过度放牧和气候变化,天然草原的羊草优势度严重下降,羊草种质资源退化严重。由于野生羊草存在“自交不亲”和繁殖“三低”(抽穗率低、结实率低、发芽率低)等特征,耐盐碱优质品种的筛选培育技术和理论相对落后,优质高产耐逆品种特别贫乏。目前国内通过国审和省审的羊草品种总计仅有22个,导致北方盐碱化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仍主要以野生羊草为主,出苗率低、生产力不稳定,恢复目标不确定和效果不佳。“东地4号羊草”和“东地5号羊草”新品种具有发芽率高、生物量大和耐盐碱性强等优良特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松嫩平原乡土优质种源不足的缺陷。与此同时,研发的盐碱地羊草人工草地高效种植技术,将羊草种植技术与差异化盐碱土壤精准改良技术高效结合,通过关键核心农艺技术措施,成功将“适种”与“改土”相结合,构建了适合于苏打盐碱地的羊草草原恢复技术。
近年来,东北地理所盐碱地资源与利用研究团队根据盐碱地高效治理和综合利用的国家需求及羊草资源特性,开展了我国北方草地羊草种质资源大地理尺度调查收集,创新性融合了野生资源筛选、杂交育种、重离子束辐照诱变、EMS化学诱变、组培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多种方法,优选获得优质羊草种质资源3000余份;其中,羊草种子重离子束诱变育种技术获得国家授权专利,成功构建了羊草遗传转化基础体系,为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新品种提供了支撑。研究团队在吉林白城国家牧草区试基地,建立了东北苏打盐碱地羊草苗圃基地,是吉林省目前最大的羊草苗圃基地;在山东东营农高区建立了滨海盐土羊草种质资源基地,为东北苏打盐碱草地恢复和滨海盐碱草带建设提供品种支撑。
图2 羊草组织培养流程
图3 吉林白城羊草种质资源圃
图4 黄河三角洲农高区羊草种质资源圃
羊草新品种培育和盐碱地羊草种植技术充分将“以种适地”和“以地适种”的相结合,符合国家《关于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意见》(中办发〔2023〕44号)对盐碱地综合利用、树立大食物观和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的要求,对盐碱地生态治理和高效利用、盐碱地地力提升和优质饲草生产力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关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先导专项(XDA28110301)、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22YFF1300601)和吉林省重点研发项目(20220203023SF)等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