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北斗七星”撑起创新生态--看嘉兴怎样破解民营经济“成长的烦恼”

日期:2013-07-25

|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24日【字号:

10年前的嘉兴,令人刮目相看,是因为率先引进大院名校成为浙江的一面旗帜。

10年后的今天,嘉兴再次令人刮目相看,是因为从引进大院名校发端,“政产学研金介用”联动,创造出七位一体的创新模式。这种模式被誉为“北斗七星论”。

嘉兴市副市长柴永强是10年创新的亲历者。他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北斗七星”现已成为全市科技创新体系的强力支撑,是嘉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保障。

跨入新世纪之初,堪称嘉兴经济命脉的民营企业遭遇了“成长的烦恼”,苦于缺乏科教资源。决策者们审时度势,致力主动转型,在遵循市场规律前提下,“政府把市场缺位点补上”,着力集聚创新资源,营造创新环境,积蓄和释放创新能量。正像嘉兴市委书记鲁俊所说:“突出以创新驱动新一轮发展,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嘉兴要成为区域创新资源集聚地。”

十年磨一剑。如今,一批又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研发机构接踵而至,构成了创新创业的核心要素,为嘉兴的再次跃升插上了新的一翼。

找准短板变革管理:在政府改革创新上率先突破

“我们正和大学举办创意作品大赛,以‘牡丹’为主题,一来释放大学生的艺术激情,二来促进校企交流合作。”

说这话的是雅莹服装公司市场营销企划部经理郑杰,他在谈到行业发展时表示:“服装向高端走,就要和文化创意结合。我们原来是一家外贸加工厂,有点品牌意识时模仿‘金利来’注册了‘永利来’商标,而‘雅莹’则标志着我们的新生。我们和高校合作,把设计重点放在牡丹上面,让服装里的中国元素更具时代感。”

一朵牡丹花,绽放出服装企业的春天,也暗含着嘉兴的变革精神。

嘉兴,地处长三角中心,古有“丝绸之府”的美誉。“衣服天下”的服装产业,曾支撑起了嘉兴经济半边天。

近年来,随着人力上涨、材料上升、利润下降,以服装为代表的传统产业,遭遇了空前挑战。小、低、散、轻的产业结构,愈发成为科学发展的瓶颈。

“首当其冲的是要素紧缺,可供开发的建设用地越来越少,产业层次也需要提升。”对于解决民营经济“成长的烦恼”,鲁俊坦言,“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由于特殊时期的定位,改革开放前,国家未在浙江进行重大产业和科教资源布局。改革开放后,嘉兴民营经济越发活跃,政府顺势而为,采用了一种看似“无为而治”的管理模式。

“民营经济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质量的提升,但要补上科教资源缺乏的短板,单靠市场的力量难以实现。”嘉兴科技城管委会主任孙旭阳说,“这也是市政府发力引进大院名校的动因。”

2003年3月,嘉兴科技城承载了嘉兴的光荣与梦想——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落户科技城。从那一天起,以清华大学与中科院为龙头的“双核六园”很快形成。10年投入资金36亿元,建成研发、孵化基地26万平方米……孙旭阳说:“2006年到2012年,技工贸总收入年均增长25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43%。创新驱动,过去我们是讲故事,现在我们可以讲数据了。”

依托嘉兴科技城、科技孵化城、嘉兴高新区等载体,中科院嘉兴中心、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一大批大院名校和大企业落户。目前,嘉兴与国内外50余家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170余个,与国内外大企业建立研发机构30多个。

引进大院名校,集聚了资源,转化了成果,变革了精神,嘉兴迎来创新的春天。随之,嘉兴成为全国创新型城市。嘉兴五县(市)两区连续6次科技进步考核“满堂红”。实现中科院机构嘉兴县区全覆盖,高校全覆盖。

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夯实转化平台,全市建立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化基地14家;着力实施“精英引领计划”,市科技局连年组织“百场科技对接”,加快产业技术联盟建设,加大成果转化重大专项支持力度。

“注重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管理服务创新有机结合,政府要积极为企业科技创新搭建好公共服务平台,也要在自身改革创新上率先突破。”嘉兴市代市长肖培生说。

“民办官助”变革机制:“北斗七星”应势而动

“政府搭台加上自费创业。”陈秋荣这样总结中科院嘉兴中心的运行模式。

“所谓政府搭台,就是在落户前期,政府出土地、投基建,我们建工程中心;所谓自费创业,就是政府和院所签订协议,一个工程中心至少孵化一家自己的企业,然后政府再跟投。”作为中科院嘉兴中心主任,陈秋荣坦言,“这样一来,政府和院所就实现了利益捆绑。”

有些地方搞“政产学研”合作,政府强势介入,却常有“贪功心切”的情况发生,楼盖起来了,牌子挂上了,高校院所的人却没落下。

在陈秋荣看来,嘉兴的做法避免了这样的尴尬,“以最优的资源引大院名校,拿出土地办教育、建平台,加快科教资源落地;正式运营后,政府不再投资,改由社会资本独立运作,最大限度发挥了市场的力量”。

落户嘉兴之后,陈秋荣团队成立了中科亚美公司。“我们自己投了50万元,政府通过国有公司,以天使基金方式投了50万元。公司几番融资,国有股份稀释到10%。现在,政府已把我们列为上市后备企业。”陈秋荣说,“在过去几年里,中科院有20家工程中心落户嘉兴,孵化了26家企业。我们集聚科研人员600多人,形成了年产出项目超100个、服务当地企业700多家的合作规模。”

“我们正在盖第二栋大楼。第一栋是引进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时政府建好的。这一栋我们自己出钱。”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张海戈说,“落户时政府发力,落户后企业运营。保留事业单位的性质,承接公共资源,便于高端人才落户。同时,自收自支,我们真正走向市场,为企业服务。现在我们每年的经费中,58%来自和当地企业合作。这正是嘉兴民办官助的结果。”

推动嘉兴科技成果产业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发起成立了红土创投。张海戈说:“我们看中了这里的产业基础。成立红土创投,可以更好地改善本地创新生态,也可享受市场化运作成果。”

既遵循市场规律,政府又发挥引导作用。在获知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投资意向后,浙江省创投基金出资1亿元,嘉兴创投出资5000万元,联合深圳创投集团、同方投资、台州产业投资,组建了红土创投。按照政府和高校约定,基金30%以上投资科技型小微企业,这也利于嘉兴民营经济质量提升。

围绕“引什么”,找准定位,聚焦重点;围绕“怎么引”,集中优势,创新机制。嘉兴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长邢海华说,政府、产业、大学、科研、金融、科技中介、市场应用,一如“北斗七星”,照亮未来道路,指引嘉兴前行。

“‘民办官助’的方式,保证了大院名校落户,还能生根发芽,服务当地产业,让政府不背包袱。如今,已有2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与30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在邢海华看来,“经过10年努力,‘政产学研’作用显现。嘉兴的民营企业,有了做大做强的愿望,有了更强烈的创新需求。这时,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渴望资本注入。但从现实来看,浙江老板炒房很热闹,炒科技却还欠火候。科技金融相对弱小,此时‘金’的重要性也就显示出来。对于嘉兴来讲,‘北斗七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七星的位置和作用是应势而动,应需而变的。嘉兴创造了一种新型创新体系,牵一星动六星,变阵无数,引领创新,驱动发展。”

“以转化论英雄”变革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网络群田园城市

一种“世界上最好的扬声器异音检测设备”,正在嘉兴紧张有序地研制中。

“在这个做出来之前,世界各国的扬声器生产厂,只能靠听音员来检测。一个人一天测试8000到10000支,全靠耳朵,这个难度太大了。”恩益迪电声技术服务公司总经理温周斌说。

温周斌,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浙江中科电声研发中心主任。“中科院嘉兴中心成立之后,我们在嘉善县成立了创新服务平台和自己的公司。”

他在和企业接触中发现,这里是浙江电声基地,但企业科研能力不高。“有些企业和西门子合作,产品质量仍难以保证,出现一个异音产品,就要给西门子2400元。我们在这里进行异音检测,就是要在当地转化,解决企业遇到的难题。”

把民营企业“成长的烦恼”,当成自己研究和转化的课题。去年,中科院嘉兴中心研发项目和开发新产品126项,其中76项来自企业的技术需求和技术难题,实现新增产值111.63亿元。坚持“以转化论英雄”,一批“温周斌式”的人才在嘉兴落户,一批恩益迪电声技术服务公司这样的企业在嘉兴诞生。

自称光伏企业“装修工”的中科院物理所高工马恩高,在嘉兴服装、经编企业转型时,上门“蹲点”,提供生产线设计、设备安装调试、技术培训等服务,培育了多家光伏企业,助推了嘉兴产业转型。截至去年,嘉兴共有规模以上光伏企业23家,实现产值169亿元。

在欧美“双反调查”时,嘉兴决策者思路很清晰。“这不是单纯市场行为,我们依然认定,光伏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方向。”7月1日,在光伏产业发展座谈会上,肖培生说,“要通过创新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投资模式、建设模式、运维模式等,推进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应用;实施‘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发展潜力大的光伏企业做优做强。”

在市场完善时遵循规律,在市场异动时及时补位,“政产学研金介用”的“北斗七星”,悄然解决着嘉兴民营经济“成长的烦恼”。从清华一星闪烁,到“北斗七星”模式,嘉兴形成了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四城联建”的大格局。

“政府把孵化器和加速器结合起来,我们在孵化器半年,加速器3年半,没多费心思。”景焱智能装备技术公司总经理蒋永新说,“政府提供了和资本接触的机会,我们也上心寻找,目前企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我们要在芯片检测领域,打破国外垄断。”

在民营经济“烦恼点”上发力,“北斗七星”联动。按照规划,2015年,嘉兴将全面打造成为创新平台体系完善、创新资源聚集显著、创新创业环境优越、创新成果孵化转化突出的创新型试点城市。为此,嘉兴不断完善着“北斗七星”体系。5月30日,嘉兴市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共建的长三角(嘉兴)纳米科技产业发展研究院启动。在此前的5月23日,日本三菱丽阳集团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签署了联合成立“膜分离水处理技术研究中心”的协议,丰富了“产”和“研”的内涵;同样是5月,浙江大学国际校区在海宁签约,又丰富了“学”的内涵……

“唱响转型升级进行曲,突出创新驱动主旋律,按照高端化、社会化、国际化方向,早日把嘉兴建设成为现代化网络群田园城市。”鲁俊对创新充满信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