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汪洋视察中科院生态草牧业示范区

日期:2016-08-29

|  来源:科技促进发展局、办公厅【字号:

[video:20160829汪洋在内蒙古调研]

  

  8月29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现场考察了中国科学院与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联合开展的生态草牧业试验区阶段性成果。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国务院副秘书长江泽林,财政部副部长胡静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调研室有关同志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领导陪同进行考察。

  汪洋先后在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谢尔塔拉农场的苜蓿种植示范区,察看了多品种苜蓿长势和收获的燕麦饲草,听取了苜蓿、燕麦等新型人工草地种植技术和种植模式进展汇报;在天然草地恢复示范区,察看了天然草场生态功能恢复和牧草长势、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提高优质牧草比例、解决天然草地严重退化问题的成果进展;在油菜种植示范区,察看了收获前情况,听取了优良新品种引进和试种、害虫生物防控、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追溯技术体系建设等汇报,现场观摩了高值农产品机械化收获场景;在草牧业相关试验示范展板、展品区,视察了在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巴彦、特尼河等农场开展的甜高粱人工草地种植、多年生苜蓿地人工改良、添加微生物菌剂的草产品加工、草畜高效转化和三河牛与呼伦贝尔羊选育提高、糯小麦引种种植、马铃薯全产业链提质增效与化肥农药减施等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示范、新型耐磨材料的农机配件研发推广、草牧业物联网指挥和监控系统以及垦区土壤肥力分布网格、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估与文化旅游规划等项目内容。

  视察后的座谈会上,白春礼汇报了中科院“十二五”农业科技主要进展和“十三五”农业科技部署,中科院院士方精云汇报了生态草牧业试验进展和下一步工作建议,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王玉明汇报了内蒙古草牧业发展状况。

  汪洋对中科院牵头组织与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合作,集成中科院多个研究所和国内相关力量联合公关,系统提升草原牧区生产能力、生态功能和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的草牧业建设探索所取得的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这是汪洋继2014年视察“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2015年视察“海洋生态牧场”后,第三次视察中科院的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汪洋指出,中科院这些年来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等,组织全院队伍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在粮食增产增效、农业新品种培育、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农业生产新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中科院联合各院所及高校力量,不断深化与地方、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试验示范,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汪洋强调,加快发展草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中科院2014年提出建立生态草牧业试验试点,在农业部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和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紧密合作,集成十余年的科研积累,将一系列重要的最新科技成果与丰富的生产实践结合,应用到草牧业发展的试验平台,既有利于深化科技创新,又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生态改善和牧区的可持续发展,展现了良好的前景,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成果可喜可贺。呼伦贝尔农垦是农牧业发展的标杆,双方共同探索现代草牧业发展路径本身就是创新,这一创新不仅实现了生产发展和生态改善,而且实现了科研机构与垦区生产的结合,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探索,也是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积极尝试。

  汪洋指出,补齐草牧业短板,关键在科技。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积极发展人工种草,转变草食畜牧业发展方式,以科技创新推进转型升级,实现草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要加强草畜良种的研发和开发,加快良种牧草繁育基地、种畜场建设,全面提高草产业和草食畜牧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使我国农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二是要研究不同地区的草牧业发展差异性,着力探索适应不同地区的草牧业发展技术路线,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系统,促进草畜配套、良性循环,提高草原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实现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三是强化草牧业科技推广应用,加强公共服务,完善草牧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规模化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草牧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中科院机关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科技人员代表参加了上述活动。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