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中科院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STS计划项目助力国家“土十条”落地

日期:2016-07-21

|  来源:资源环境处【字号:

  714日,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颁布一个月之后,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南方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区划与修复技术研发示范项目群验收会议在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召开。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出席会议,会议由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主持。 

  中科院为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全院率先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自 2014 年开始启动科技服务网络行动计划(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Network Initiative,简称 STS 行动计划)。面对土壤污染防治的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迫切需求,中科院前瞻性地部署并实施了STS计划南方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区划与修复技术研发示范项目群,重点围绕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风险防控、广西环江流域、湖南湘江流域与江西矿冶周边的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问题,开展了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控制区划方法与应用石门、环江砷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示范湖南湘江流域镉污染稻田修复技术示范江西贵溪镉铜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示范等工作,分别由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亚热带农业生态所和南京土壤所等承担实施。 

  项目群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第一,基于该项目群的研究基础,推动了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的出台,并带动了土十条中湖南常德市和广西河池市两个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的落地。第二,项目研发了污染农田植物修复和安全利用的成套技术体系,初步实现修复技术的标准化和修复产品的定型化,为农业部、环保部实施的国家土壤污染治理工程提供了实用的技术和模式。第三,项目研究了省级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控制区划的基本框架和县级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控制区划方法,初步构建了土壤环境风险管控信息平台,为指导我国省、市、县土壤污染风险防治布局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第四、项目构建了政府主导、科技支撑、企业参与和农民实施土壤修复的合作模式,为土壤污染修复产业化推广创造了条件。 

  张亚平在会议上作了重要总结,从科技服务目标和科技目标等方面,对未来中科院土壤污染重金属修复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张亚平指出,认真贯彻执行土十条任务,加强在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方面的供给能力,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是科技工作的机遇和挑战。今后要在前期良好工作基础上,深化土壤污染风险控制和修复技术、修复产品的研发,兼顾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一步提升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适用性,加强修复模式的探索,提升技术供给能力和水平,为政府和部门决策和区域治理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落实土十条任务分工,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张亚平强调,土壤污染治理工作不仅需要成熟适用技术的有力支撑,更需要管理方面的强力保障,中科院内相关优势学科、领域、平台之间要加强交叉研究与联合合作,加大成果产出。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国家部委以及企业和农户的有效合作,优势互补,加强示范,提升推广应用水平,共同推进先行先试区及其他土壤环境修复治理需求迫切区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 

  张亚平提出,今后工作在加强科技服务目标任务的同时,还应加强科技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规律的总结,加强土壤修复工作包括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污染物的健康影响机制等研究工作,系统构建土壤修复技术体系。通过以上努力,中科院与国内相关力量共同推进土十条的实施,推动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 

  会议期间,张亚平副院长一行还考察了石门县土壤修复示范现场。 

  中科院科促局局长严庆、副局长赵千钧,湖南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潘碧灵,中科院相关研究所、常德市环保局及石门县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大学和环保、国土、农业等行业部门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等参加了会议。 

张亚平讲话

张亚平考察示范现场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