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中国科学报】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见“特色”
——访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陈曦

日期:2015-10-26

|  来源:转载 中国科学报【字号:

    

  陈曦

   

  新疆生地所大楼

  2014年12月,中科院党组扩大会议审议通过《特色研究所推进工作方案的要求》,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选择了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报送了《特色研究所认定申请书》。2015年,经中科院院长办公会审定,该所进入了《特色研究所试点单位培育建设方案》。

  10月9日,新疆生地所召开特色研究所服务项目启动会。为此,《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了该所所长陈曦。

  科研“丝路”先走一步 

  陈曦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新疆生地所建设特色研究所,是面向国家干旱区生态与环境领域科技前沿,面向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需求,面向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主战场,主动选择了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以服务国家目标和社会公众利益。

  “新疆生地所之所以能进入特色研究所试点单位,是前几年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布局的两个战略定位中,就是要建设好中亚干旱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今后从中亚干旱区再逐渐扩展到世界干旱区。”

  他向记者透露,建设中亚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是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工作。目前该中心已初具规模,成为中科院第一批五个“走出去”的中心之一,其主要工作包括三大部分。

  其一是海外研究中心的建立。该中心分别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三国合作,建立了三个研究中心。这三个研究中心是三个实体,都已在其所在国注册为法人单位,成为双方外交部认可的国际机构。

  据介绍,前苏联解体以后,这几个中亚国家科研体系基本处于瘫痪状态,设备都很陈旧。中亚中心现已帮助他们更新了设备,培训了当地实验分析人员,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具备了水、土、气、生基本实验分析的能力,一般样品均可在中亚国家的联合实验室里完成,形成了科研数据分析的网络。

  其二是形成中亚生态系统野外观测与研究网络。该网络在前苏联野外站的基础上,按照中科院野外台站的模式进行了设备和基础设施的更新,共由15个野外站组成,涵盖了中亚5个国家冰川、森林、草原、湿地、农田、荒漠等类型,采用了我国的实验观测方法和标准,就好像将中国的生态系统网络向西推进了3千公里,一直推进到了里海。

  陈曦告诉记者,下一步,按照中科院院长白春礼的计划,中亚中心将和伊朗、阿富汗、蒙古、土耳其的科研机构联合,使中科院的野外观测能够全面覆盖到亚欧大陆。这个网络计划将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南亚网络实现对接,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整合到一起,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连片的科研设施共享机制。

  据了解,为“一带一路”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服务,中亚中心(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已招聘海外研究和支撑人员23人,中方常驻人员15人,中亚国家硕士与博士研究生32人,每年来自中科院8个研究所到海外中心短期开展研究工作的人员达百余人。中心固定人员的基本构成,三分之一是中科院的科学家,国外科学家占三分之一,中心招收的中亚国家的留学生占三分之一。外国留学生今后的毕业论文,都要围绕中亚国家的生态环境科学问题来做。三个国家分中心合计常年固定工作人员为100~120人的规模,短期流动人员100人,将成为在中亚地区力量最强的生态环境科研机构。

  其三是在中亚国家建立了相关技术的试验示范区。新疆生地所将中国的技术和模式,包括生态、农业、环境治理等方面,推广应用到中亚国家中去。

  难题化解获认可 

  在中亚各国的试验区建立的过程中,新疆生地所也遇到了一些难题。

  由于传统差异,一些高投入、高产出的技术不容易在中亚国家得到推广。

  “这里的高投入,指的是大量使用化肥、除草剂、杀虫剂,这三样中亚国家都反对,觉得会对当地的环境和土壤产生污染,这就必须研究生物防虫技术、生物有机肥技术。”陈曦表示,他们将通过和中亚各国环境保护、农业等部门的沟通,研究农业产品的检疫和检验,找出一条能够适应中亚地区的农业合作道路。

  “我们还要把中国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引入到中亚。这些设备因其先进性在中亚很受欢迎,但中亚国家比较贫困,买不起先进的设备,因此需要通过土地合作利用等方法,使双方都能得到最大的收益。”除此之外,该所还将引入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作物。中草药在中亚生长得很好,当地人却看成是没有价值的杂草。中亚中心将联合国内的一些企业,在中亚种植珍贵的中草药。

  “我们和中亚各国科学家之间建立了密切联系,开展了广泛的科研合作;筛选出有实质性科研合作的国外研究所9个。大家都能做到坦诚相见,相得益彰。”让陈曦欣慰的是,中亚中心开展的良好工作已得到我国及中亚国家的高度认可。

   从基层到高层 

  新疆生地所的努力逐渐获得各方认可。2014年4月,由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带队,在哈萨克斯坦举办的上合组织国立科研机构研讨会上,专门介绍了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都希望中亚生态与环境中心能进一步扩大规模,形成与各国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张亚平等也签署了联合建立中心的协议,这意味着中心已从过去研究所合作层面,上升到了部委级的层面。

  同年9月,习近平主席赴塔吉克斯坦参加上合峰会,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与塔吉克斯坦科学院院长签署合作协议,协议的签署由习近平主席和塔吉克斯坦总统埃莫马利 拉赫蒙共同见证。随着协议的签署,中亚中心在上合组织这个大框架里进入到国家层面。这样目前中亚中心已顺利走完了四步,从最基层走到了最高层,已成为国家间友好合作的科研机构。

  陈曦给记者介绍了这样一个花絮:埃莫马利 拉赫蒙对在塔吉克斯坦建设生态与环境中心非常感兴趣,曾直接向塔吉克斯坦的科学院院长下达指示,说他出生的家乡哈特隆州丹加拉镇已建设了一所大学,但至今未有任何一个科研机构,希望中科院在建设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时,能在他的家乡建设一个分部。白春礼经和塔吉克斯坦科学院院长商量,已让新疆生地所在其家乡建设了生态系统野外观测与研究站。明年3月,埃莫马利 拉赫蒙将亲自出席落成典礼的剪彩活动。

  “新疆生地所快马加鞭未下鞍,在进入中科院特色研究所试点单位的同时,也正在全力以赴按中科院的发展大方向进行科研布局,努力为新疆的稳定与发展服务,努力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服务。”陈曦最后说。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5-10-26 第5版 创新周刊)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