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新华社】科技支疆者

日期:2015-08-04

|  来源:新华社【字号: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博士张波(中)和墨玉县加罕巴格乡农技站站长阿不力米提(左)、农技站干部张明(右)在墨玉县加罕巴格乡恰尔巴格村的水稻试验田田头(8月1日摄)。

  张波和同事、当地工作人员一起在墨玉县加罕巴格乡恰尔巴格村,以水稻田循环经济为着手点,以水稻优质高产为主线,打造无污染水稻、蟹、鱼、鹅及农家乐餐饮、旅游相结合的绿色循环经济体,帮助当地农民致富。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博士张波(右)和墨玉县加罕巴格乡农技站站长阿不力米提(左)在墨玉县加罕巴格乡恰尔巴格村的水稻试验田田头和农户一起查看水稻长势(8月1日摄)。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王平副研究员在新疆和田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谐新村建设中的大棚前(7月31日摄)。

  新疆和田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谐新村规划7000亩沙漠土地,计划投资3.94亿元,建设设施农业,目前已经完成建设1183座温室大棚,在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王平副研究员等科研人员帮助下,逐步解决相关技术问题,开始生产。

  在新疆和田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谐新村,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王平副研究员(左)与当地村民艾力交流大棚建设技术(7月31日摄)。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李丙文副研究员在策勒县策勒乡托帕艾日克村梭梭肉苁蓉试验示范基地(8月2日摄)。他的项目结合当地生态工程建设,引种节水、价值高的梭梭荒漠肉苁蓉,推动当地肉苁蓉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目前已完成100亩梭梭肉苁蓉试验示范基地的管网铺设和造林计划,完成3亩肉苁蓉接种试验。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李丙文副研究员(右)在策勒县策勒乡托帕艾日克村梭梭肉苁蓉试验示范基地记录梭梭的成长情况(8月2日摄)。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李利副研究员在和田地区墨玉县奎雅镇萨亚提村和村民的孩子在核桃林下(8月1日摄)。

  李利所在的项目组要构建林下饲草种植——黑鸡饲养立体系统,包括筛选适宜核桃林下种植的饲草类型、形成林下多级养殖型农民增收模式等。目前已初步筛选出适合核桃林下种植的饲草,确定适合林下生态饲养黑鸡的饲草类型及种植方法。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李利副研究员(右一)在和田地区墨玉县奎雅镇萨亚提村,和当地农技站干部艾尼瓦尔讨论黑鸡饲养方案(8月1日摄)。

  桂东伟副研究员在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国家站实验基地(8月2日摄)。他选取墨玉县加罕巴格乡巴西恰瓦格村为示范村,并在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国家站展开相关研究。通过筛选和改良核桃品种,优化种植模式,并进行高产管理。今年3月,他们在策勒站种植20亩核桃,目前长势良好。

  桂东伟副研究员在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国家站实验基地向记者介绍绿洲农田温室气体的收集(8月2日摄)。

  新疆和田地区总人口200多万,农牧民年人均收入较低,人多地少矛盾突出。中科院在新疆和田实施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项目,组织科研人员实地考察和调研,探索帮助农牧民增收的途径和组织经营模式,选择典型村镇试验林果加工型、林下养殖型、循环经济型、设施农业型、复合经营型、生态经济型等6种技术模式,借助科技力量逐步帮助农牧民增收。

  在这组照片里,记者拍摄了5位科研人员代表的环境肖像和他们的工作镜头。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