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全国人大“土壤污染防治调研组”考察湖南石门农田土壤修复工程

日期:2014-08-25

|  来源:资源环境处【字号:

      

  为推动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近日,全国人大环资委罗清泉副主任、孟伟副主任和环保部李干杰副部长等一行考察了湖南省石门县砷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示范工程。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湖南省人大和环保厅等50余位领导专家参与调研。中科院地理资源所陈同斌研究员介绍了修复工程的特点及其技术转化情况。 

  调研组考察了砷污染农田植物修复工程,并深入调研工程修复的技术特点、修复效果和应用前景等问题,对以蜈蚣草为主导的植物萃取技术、间作修复技术、植物固定技术等成果及其应用效果予以高度评价。该工程由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和石门县人民政府共同建设,旨在修复当地雄黄矿开采所导致的砷污染农田,保障石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饮用水水质安全。石门县砷污染农田修复已列入《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规划的国家级示范工程。 

  上世纪末,陈同斌等人在国际上发现第一种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先后开发出成套植物修复工程技术,并在广西、云南、河南等地进行示范,其中广西环江建立了受到环保部等普遍认可的大规模规范化植物修复工程,使我国农田土壤修复初步具备产业化的工程技术条件。 

  为深化科技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合作和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中国科学院设立了“科技服务网络(STS)计划”,重点支持相关技术成果的转移与转化、辐射与扩散,使科技更好地服务社会。石门县污染农田土壤修复工程,是“STS计划”首批支持的重大项目之一,旨在推动我国农田土壤修复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示范。 

    

 

   全国人大环资委和环保部等部委领导考察石门土壤修复工程 

   

  石门县农田土壤修复工程 

   

  蜈蚣草快速育苗大棚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