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青年科学家 “春播”靖江

日期:2014-04-23

|  来源:转载《科学时报》【字号:

       水以北为阳,南为阴。位于长江下游北岸的靖江市,虽是明朝成化年间才有的一座“江阳”城邑,却因为襟江近海、拥有优质长江岸线等得天独厚的资源而成为江苏长江以北的一流强市。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早已是老皇历。如今,来自中国科学院的年轻科学家们将自己的技术带到这里,于是,蕴含智慧的科技火种播撒在这片需求旺盛的“沃土”之中。 

 来自中科院各研究所的青年专家对靖江企业深入考察 

    企业家与中科院青年专家交流 

  “终于找到你们了!”江山制药集团的一位负责人在会场里转了几个来回,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展台。 

  他是来找一项“商用葡萄糖一步发酵产Vc前体2-KLG”的技术的。这正是驻场的几位青年科学家所擅长的领域,很快双方便顺畅地洽谈起来。 

  这一幕发生在411举办的“中国科学院青年专家靖江行”的活动现场。来自中科院各研究所的80余位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以下简称青促会)会员,带着最新的科研成果来到江苏省靖江市,与上百位企业家进行洽谈。 

  “此次靖江行的主要目的正是发挥中国科学院青年人才的作用和使命,推进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副院长谷孝鸿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供与需相谈甚欢 

  “这次靖江行我们收获不少!”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董海峰和他的同事带来了10余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包括烟气脱硫/脱碳技术、含氨尾气氨回收技术、有机挥发工业气体净化技术、金属镓精炼提纯技术和金属离子磁性萃取分离技术等。 

  短短两个多小时里,他与同事们忙碌不已—来自靖江的民生公司、耐尔集团、鼎鑫矿山公司等10余家企业代表轮番向他们咨询洽谈。 

  “当天就有四五家企业与我们有合作意向,气体分离回收及净化技术尤其受企业欢迎。”董海峰告诉记者,“如此欢迎程度令我们感觉到企业对新技术具有强烈的需求,这次对接活动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一位电信器材的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11日一大早他特地从外地赶回靖江,“像我们这样的传统企业最希望的就是能够通过科研院所找到让企业转型升级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 

  “今天下午就去我们公司看看吧!”短短数十分钟的洽谈后,这位负责人便开始盛情邀请几位相关领域的中国科技大学青促会会员实地考察。 

  骏马压路机公司的代表对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刘伟带来的智能车辆项目十分感兴趣,洽谈会还没结束,刘伟就已经在去该公司参观的路上了。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的李其峰不得不改变当天下午的行程—安华警用器材有限公司相中了他的高分子新材料项目,还在参观其他企业的过程中,他便被安华公司“截走”了。 

  高技术供需双方畅谈甚欢,这背后并非只是简单的“你转我接”。 

  记者了解到,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大潮中,拥有8000家企业的靖江市面临着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地方政府将开拓战略新兴产业格局、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优化作为主要任务,因此靖江切实需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撑和协力。 

  “三句话”揭示“靖江路径”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推进全院研究单元成果在江苏省的转移转化工作。在中科院12个分院中,中科院与江苏省的合作成效最显著,共建合作平台最多也最有生命力。 

  对于靖江所属的泰州市,中科院已经有很好的合作经验,泰州市人民政府与中科院合作共建了泰州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化中心。 

  靖江将成为下一个增长点。记者了解到,截至去年底,中科院13家研究所与靖江市企业合作项目达33项,为企业新增销售收入21.3亿元,新增利税近2亿元。 

  科技已经成为这座江边小城的强劲驱动力。中共泰州市委常委、靖江市委书记倪斌用“三句话”向80余位来自中科院的青年专家展示了靖江风采: 

  “这里有创新驱动的厚实基础;这里有"蜜月合作"的累累硕果;这里有人才聚力的浓厚氛围。” 

  “长期以来,靖江与中科院在频繁互动中,走出了一条院地合作的"靖江路径"。但是,仍有很多企业虽有创新需求却找不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民间也有很多闲置资本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方向,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显得迫切。”倪斌说。 

  而青年创新促进会给他们提供了鲜活的血液。在倪斌看来,青促会是中国科学院系统最具创新活力和创造精神的群体之一。“作为全国首个与青年创新促进会合作的县级城市,今天活动效果超过以往、更接地气,标志着我市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迈上新台阶。”他说。 

   对接活动令人“上瘾” 

  “如果给这次活动打分,我给98分!”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副研究员周亮告诉记者。 

  最初,周亮带着了解企业和转化环节的目的来到靖江。他所在的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三代人都在研究稀土发光,解决了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问题,这让靖江的企业啧啧称奇。 

  在与企业面对面接触后,他感触颇深。比如,包钢天彩负责人向周亮咨询能否做出LED等荧光粉,他告诉企业这项技术早已成熟,并已实现转移转化。 

  “企业有很多技术需求,不少是我们在实验室里早就解决了的问题。”周亮说,“这说明我们要与企业加强沟通。” 

  另外,周亮还发现,他们的一些研究项目存在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我们需要及时作出合理调整,以应对更多企业的技术需求。” 

  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一位科研人员也有相同感触:“我们已经不能仅仅去做科研,还要面向市场和需求,要接地气。我们要问问自己,我们的技术有多少能走向企业?我们更需要了解企业需求以及我们到底能做什么。” 

  “此次对接,对于有志于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的青年科学家而言,无疑是一次展示、一次促进。对于青促会来说,也是帮助培养一批善于把握产业科技前沿、能够带领团队进行自主研发创新的中国科学院新一代科技带头人的有效手段。”谷孝鸿说。 

  (转载《中国科学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