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种子精准设计与创造”先导专项成果现场考察会在河北沧州成功召开

日期:2024-05-29

|  来源:【字号:

2024522日,中国科学院“种子精准设计与创造”A类先导专项成果现场考察会在河北沧州成功召开。“种子精准设计与创造”先导专项总体组专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兼副主任刘小京研究员,研究所科研发展部部长李明,研究团队成员、特邀专家、地方政府相关领导以及合作企业代表等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郑琪副研究员主持。

考察组在沧县风化店乡望海寺村千亩良种繁殖田现场考察了小麦新品种“小偃155”的生长情况,在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考察观摩了耐逆小麦筛选苗圃和小区示范情况,并进行了座谈交流。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小偃155”的耐盐抗旱和稳产丰产特性,一致认为“小偃155”的耐逆特性表现突出,符合沧州地区旱碱麦“以种适地”及当地种业发展的需要,应用前景广阔。专家建议在有应用推广潜力的山东、新疆等其他盐碱地地区加快“小偃155”品种审定,同时配套改进适应于当地条件的播种模式,实现良种和良方的有机结合,更大限度地发挥其耐逆高产特点与优势,为我国盐碱地综合利用和增加粮食产能提供有效科技支撑。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潜在耕地资源。河北省沧州市有400余万亩盐碱地,是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地区。针对盐碱地综合利用战略需求,李振声院士团队通过十多年的科技攻关,通过远缘杂交和分子系统选育,先后培育出“小偃60”、“小偃155”等耐盐抗旱小麦新品种。“小偃60”于2022年通过国家小麦新品种审定,耐盐等级1级,抗旱性好(抗旱指数1.196),入选2023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已在河北省沧州市及南疆麦区推广。“小偃155”于2021年通过河北省小麦新品种审定,耐盐等级1级、抗旱指数1.214,适宜在土壤含盐量3‰及以下的盐碱地上种植,是新一代耐逆丰产品种。连续几年大田种植表明,“小偃60”和“小偃155”在推广地区亩产稳定在350公斤以上,高产地块可达到500公斤以上。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