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助力粮油安全 中国耐盐大豆“科豆35”示范亩产突破300公斤

日期:2023-10-08

|  来源:中国新闻网【字号:

中新网东营10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10月8日,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入海口一处盐碱地试验田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遗传发育所)科研团队选育的耐盐高产大豆新品系“科豆35”禾壮荚实、豆粒饱满,丰收在即。当天进行的实收测产结果显示,“科豆35”大面积示范种植亩产稳定达270公斤以上,最高突破300公斤达306.52公斤。

实收测产专家组一致给出鉴定意见认为,“科豆35”具有耐盐高产特性,是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技术支撑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重要创新性突破成果,建议在环渤海盐碱地扩大示范面积并加速其大豆新品种审定推广,以助力保障国家粮油安全。

10月8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遗传发育所)科研团队选育的耐盐高产大豆新品系“科豆35”,在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入海口一处盐碱地试验田里进行实收测产,结果显示,“科豆35”大面积示范种植亩产稳定达270公斤以上,最高突破300公斤达306.52公斤。图为测产专家代表和科研团队合影。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田志喜研究员团队长期致力于大豆功能基因组基础研究,开展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技术迭代,拓展与巴西等拉美国家合作的生物育种创新平台,为培育高产优质耐逆性大豆新品种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该团队历时多年选育出耐盐高产大豆新品系“科豆35”,可面向中国未来大豆产业的合理布局提供发展策略,并为缓解中国大豆危机和加速中国盐碱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从而对保障中国粮食油料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月8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遗传发育所)科研团队选育的耐盐高产大豆新品系“科豆35”,在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入海口一处盐碱地试验田里进行实收测产,结果显示,“科豆35”大面积示范种植亩产稳定达270公斤以上,最高突破300公斤达306.52公斤。图为实收测产现场。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田志喜研究员在“科豆35”测产现场接受记者采访介绍说,为解决中国此前没有专门的耐盐碱大豆这一问题,从2017年开始,他领导团队在东营市黄河入海口的典型盐碱地上采用完全天然雨养方式(即俗话所说“靠天吃饭”),进行耐盐大豆新品系培育和示范种植,通过开展高强度耐盐筛选和小区试验,在1.6万多份大豆种质材料中筛选获得耐盐新种质70余份,并以表现特别优异的25份为基础,最终培育出“科豆35”,它属夏大豆中熟类型,具有耐盐性强、抗倒性强、抗病性好、高产稳产等特点。

本次“科豆35”实收现场测产中,测产专家组分别选取实收面积3.43亩(种植密度12000株/亩)、13.99亩(种植密度8000株/亩)两个示范区块(播种时含盐量3.5‰-6‰、测产时含盐量3‰)进行实收测产,刨去含水量、杂质后,最终亩产分别折合为306.52公斤、277.39公斤。这也是“科豆35”继2022年参加国家黄淮海滨海盐碱组区域试验,在东营市黄河口盐碱地块进行30亩连片示范种植亩产实测超270公斤后,2023年在600亩盐碱地的大面积示范种植中,不同种植密度及实收面积条件实测亩产稳定超过270公斤,并实现盐碱地大豆亩产突破300公斤。

10月8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遗传发育所)科研团队选育的耐盐高产大豆新品系“科豆35”,在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入海口一处盐碱地试验田里进行实收测产,结果显示,“科豆35”大面积示范种植亩产稳定达270公斤以上,最高突破300公斤达306.52公斤。图为田志喜研究员在测产现场介绍“科豆35”选育情况。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田志喜指出,“科豆35”在滨海盐碱地示范种植面积从数亩到30亩再到600亩规模,实测持续实现耐盐碱稳定高产,表明它具有很高的实际推广应用价值。后续,研究团队还将在当地及周边滨海盐碱地开展农田种植试验,以进一步开展相关对比研究。

据了解,中国大豆产量长期不足,近年来大豆进口量一直持续在9000万吨以上,对外依存度高达85%,提高中国大豆生产能力是中国粮油安全的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则是缓解中国大豆危机的有效途径。

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有11.7亿亩边际土地,其中包括5亿亩左右的盐碱地,而拥有各类具有农业利用前景的盐碱地总面积1.85亿亩。农业专家表示,“科豆35”新品系选育成功并示范推广,将有望实现盐碱地变废为宝成为耐盐碱大豆种植的良田。(完)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