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国内首部东北黑土地白皮书发布,为“用好养好”黑土地提供科技支撑
| 来源:中国青年报 韩荣【字号:大 中 小】
供图:中国科学院
7月9日,中国科学院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发布国内首部《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以下简称《白皮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李秀军在发布会上指出,东北黑土地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而用好养好黑土地的根本途径是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需要对黑土地有科学的认知作为基础。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长期以来十分重视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问题。”李秀军介绍,该《白皮书》既是对东北黑土地基础数据的归纳总结,又是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已有科技成果的凝练。
《白皮书》系统回答了什么是黑土地,明确了黑土地涵盖的土壤类型及其形成过程,指出了现阶段黑土地发生了哪些变化和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提出了未来“用好养好”黑土地应开展的创新性工作和科技攻关方向。
“黑土地肥到家,捏把泥土冒油花,一两黑土二两油,插根筷子也发芽。”在东北地区流传着这样几句顺口溜,形象地描述了黑土地的肥沃。
“我国东北黑土地总面积109万平方千米,其中典型黑土地耕地面积1853.33万公顷,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李秀军表示,20世纪以来,东北黑土地经历了4次大规模的开发利用阶段,因长期过度开发利用、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东北黑土地出现了不同程度退化问题,直接影响到区域粮食产量的稳定,保护黑土地迫在眉睫。
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黑土地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
据介绍,目前我国黑土地科技创新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建立了一批黑土地保护模式和示范区,“梨树模式”“龙江模式”等技术模式为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国家相关部门以及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启动实施了一批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构建了中国科学院海伦站、沈阳站等17个野外长期定位观测台站(基地)以及国家有关部门、高等院校观测台站组成的东北黑土地监测研究网络,野外观测研究网络初具规模。
“希望通过《白皮书》让全社会对黑土地有明确的科学认知,使全社会共同形成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合力,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这份宝贵资源,同时也为‘用好养好’黑土地提供科技支撑。”李秀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