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科技日报】中国科学院在哈发布国内首部东北黑土地白皮书

日期:2021-07-09

|  来源:科技日报 李丽云 刘尧【字号:

  7月9日,中国科学院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发布《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这是国内首次发布黑土地白皮书。 

  此次发布的《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是中国科学院基于40多年对黑土地的研究成果,并融汇国家相关部委的调研数据以及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科学家的研究资料形成。 

  我国东北黑土地总面积109万平方千米,其中典型黑土地耕地面积1853.33万公顷,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因长期过度开发利用、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东北黑土地出现了不同程度退化问题,直接影响到区域粮食产量稳定。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与利用。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黑土地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长期以来十分重视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问题。此次发布的白皮书系统回答了什么是黑土地,明确了黑土地涵盖的土壤类型及其形成过程,指出了现阶段黑土地发生了哪些变化和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提出了未来“用好养好”黑土地应开展的创新性工作和科技攻关方向。这部白皮书既是对东北黑土地基础数据的归纳总结,又是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已有科技成果的凝练。 

  中国科学院希望通过黑土地白皮书的发布,能够让全社会对黑土地有明确的科学认知,使全社会共同形成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合力,珍惜大自然赋予的这份宝贵资源,同时也为“用好养好”黑土地提供科技支撑。 

  “把黑土地用好养好”是新时期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伟大实践,对于实现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新时期,中国科学院进一步强化“国家队”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服务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国家“用好养好”黑土地提供科技支撑。 

  当天,中国科学院在发布《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的同时,还与黑龙江省签署了共同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的框架协议。截至目前,中科院与黑吉辽三省均已签署了科技会战框架协议。 

  白皮书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全球黑土地分布、东北黑土地的土壤类型;第二部分为东北黑土地开发利用的历史进程;第三部分为现阶段东北黑土地的变化。东北黑土地主要变化表现为:耕地增速趋缓,森林面积增加;坡地开垦导致土壤侵蚀加剧,黑土变“薄”;土壤有机质与养分元素衰减,黑土变“瘦”;土壤结构改变与蓄水能力下降,黑土变“硬”;生态服务功能较1990年前有所下降;第四部分为对黑土地变化的科学认知。黑土地问题研究正成为土壤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生态学、微生物学、地理学、农业工程、经济管理等学科的热点,并获得了更深入的认识。 

  第五部分为依托科技创新,“用好养好”黑土地。目前,我国黑土地科技创新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建立了一批黑土地保护模式和示范区,提出了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黑土地保护“龙江模式”;国家相关部门以及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启动实施了一批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构建了中国科学院海伦站、沈阳站、三江站、大安站、辽河源基地等17个野外长期定位观测台站(基地)以及国家有关部门、高等院校观测台站组成的东北黑土地监测研究网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