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科发局第四党小组调研活动总结

日期:2016-12-28

|  来源:【字号:

  20161031日至112日,根据院党组“结合本职工作开展两学一做活动”的要求和“两学一做”第四阶段“创新为民”的主题,科发局第四党小组一行7人前往上海开展两学一做专题调研活动。 

  此次调研活动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一、参观革命遗迹 

  (一)参观宋庆龄先生故居 

  “先生先行,因求大公舍小我;后人后继,誓变曲径为通途”这是上海宋庆龄故居里放在醒目位置的一幅对联,是孙中山先生逝世时,宋庆龄饱含着泪水撰写的挽联。上海淮海中路1843号的这个幽静的小院,是宋庆龄的家,也是她生前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在这座白墙红瓦的西式小楼里,一幅幅字画、一张张照片,记录着孙中山与宋庆龄过往的点点滴滴,也记载着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11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这个重要纪念日的前夕,科发局第四党小组参观了宋庆龄故居。在故居客厅背面墙上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宋庆龄每年都会坐在客厅沙发上拍张照片,照片中在她身侧,就是遗像中的孙中山先生。以这种方式,宋庆龄寄托着她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之情。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在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的时候,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提出了“民族、民权和民生”的伟大主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后续的中国革命带来了重大影响。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奔波一生,他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 

  (二)参观中共一大旧址 

  在上海市黄浦区的一片石库门建筑里,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会址。在二层小楼的墙上,三行巨大的银字,宣告着“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诞生,中国共产党人从这里出征,中国共产党历史从这里开始”。一进入纪念馆,迎面就是参与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和2位共产国际代表的巨型浮雕。以“前赴后继救亡图存”、“风云际会相约建党”和“群英汇聚开天辟地”为主题的历史文物陈列, 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及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在二楼展厅里,围绕在六幅油画之中的群雕“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再现了19217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的现场。 

  从孙中山到陈独秀到毛泽东,是革命火种在中国大地传播、燃烧并最终建立新时代的过程,是无数革命先烈领导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英勇斗争的过程,是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过程,从一大到今天,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历经艰难曲折,带领人民走过了辉煌历程。先烈们已经远去,未来还需要我们来缔造。今天,先烈的精神仍将继续,我们担负起的,不仅仅是对党的忠诚与敬仰,更是国家繁荣富强的使命。 

  二、参观第18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18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于2016111日至5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隆重举办,共设“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等8个专业展区,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2308家中外参展商参展。参展规模和专业观众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对于当前的中国制造业来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主攻方向,绿色制造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措施。基于此,本次博览会以“创新、智能、绿色”为主题,充分展示了从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到先进制造装备、整体解决方案的智能绿色制造全产业链及最新产品与关键技术,打造了中外先进制造业企业交流互动的高端平台。众多中外参展商纷纷大显身手,拿出智能制造的整体解决方案,为观众带来“未来工厂”的真实体验。 

  今年的机器人展区依旧像往年一样人气爆棚:双臂协作机器人、轻载复合机器人、ABB人机协作等展品大放异彩,聚焦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生动演绎国内外工业互联网愿景。 

  此外,我们也看到了海洋重大装备、信息技术、3D 打印、先进材料等诸多重要成果,一路走来,能够深切感受到创新给企业带来的希望和活力。 

  当前世界经济曲折复苏,新旧增长动能转换迎来关键时期。以人、机器和资源间智能互联为特征,制造业生产方式、发展模式和产业生态正发生深刻变化。我国作为世界制造第一大国,近年来,工业技术持续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国家现在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当今世界,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的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们必须紧紧抓住。     

  三、调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调研活动的最后一站是调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渊源于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195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1959年独立建所,定名为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1984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学科方向是先进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人工晶体、高性能结构与功能陶瓷、特种玻璃、无机涂层、生物环境材料、能源材料、复合材料及先进无机材料性能检测与表征等,是国内该领域科学研究单位中门类最为齐全的研究所。 

  经五十多年的发展,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已成为一个以基础性研究为先导,以高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研究为主体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综合性研究机构,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化研究、产业化工作”有机结合的较为完备的科研体系。累计取得重要科技成果数百项,为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硅酸盐所嘉定基地,党小组成员参观了硅酸盐所在晶体材料、碳化硅陶瓷、碳化硅复合材料、无机热控涂层材料、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研究单元,与研究人员就学科发展历程、研究内容、技术特色、产品特点、应用情况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沟通,了解了硅酸盐所在以上几个研究方向上经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 

  20168月,上海硅酸盐所将其研发成功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及器件技术整体转让给深圳光和精密自动化有限公司,转让费达人民币1亿元,在国内引起轰动。而这项成果的取得却是经历了一番艰苦卓绝的曲折历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简称DSSC)是模仿光合作用原理研制的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能耗低、无毒、无污染、环境友好。2006年,上海硅酸盐所与索尼公司成立联合实验室,专门从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发,就此开始了“十年磨一剑”的产业化之路。2011年,上海硅酸盐所成立“绿色光电转换技术研发项目部”,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以市场应用需求为目标,形成了从材料—器件—装备—系统—示范应用的创新链,为产业化奠定了基础。但是想不到的是,合作伙伴日本索尼公司由于研发板块调整,整个事业部被裁掉,退出了合作,这无疑给对上海硅酸盐所形成巨大压力。“多样化将是未来的太阳能产业的常态,而染料敏化电池以其特殊的性能必将占有一席之地。既然认准了目标,就必须坚持”,施尔畏副院长特地将“失败没有羞愧,羞愧的是不坚持”的标语挂在实验室的墙上,以此鼓励团队中的每一个人。上海硅酸盐所坚持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及器件研究作为“十二五”三个重大突破方向之一,在我院、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开发出全球首条兆瓦级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关键材料实现低成本批量化生产。正如宋力昕所长所言,“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发成功打通了创新产业链,为研究所“十三五”期间在先进材料方面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次科发局第四党小组的调研活动,将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与业务学习相结合,即通过学习革命先驱的事迹和我党的历史提升了党性认识,又通过工博会和研究所的参观调研,实际了解了我国制造业和先进材料发展的情况,做到了学到实处、学做结合。同时,在参观调研过程中,党小组成员多次利用中午、晚上的时间,就参观内容与个人感受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沟通。大家一致认为,通过学习和教育活动,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心灵的洗礼,进一步学习领会了“创新驱动发展,创新为民”的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党性,坚定了理想信念。大家都表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进取,脚踏实地,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此外,科发局通过局内不同领域工作人员交叉组队,构建党小组组织活动的方式,也使同事们增进了互相之间的了解与学习,通过参考其他领域的工作思路与工作成效,对今后自己的工作可以起到更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