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中科院与环保部共建鼎湖山保护区并合作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

日期:2016-05-04

|  来源:转载 华南植物园【字号:

  427日至28日,中国科学院和环境保护部共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一次工作会议暨生物多样性观测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和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出席并签署合作协议。 

  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隶属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对推动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六十年来,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重视并长期坚持就地保护,积极开展监测与研究,在资源管护、科普教育、社区共管、生态旅游以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表了15篇具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论文,为我国的环境外交提供了重要支撑,多次被评为全国自然保护区先进单位。20134月,中科院和环保部在北京签署《中国科学院环境保护部共建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协议书》,力争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打造成国际引领的示范性保护区。 

  共建三年来,双方围绕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中科院发挥科研技术及人才优势,环境保护部发挥规划政策和资源优势,共同完善了自然保护区管理各项制度,包括定期会议制度、定期培训制度、定期评估制度、定期报告制度以及规划计划审批制度,是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模式的一次大创新;同时,双方健全了自然保护区资金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共同推进了5项能力建设项目,显著提升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 

  张亚平和黄润秋实地检查了管护站点和科研设施,亲切慰问了野外工作的管护和科研人员,并高度肯定了鼎湖山自然保护的管护和科研水平,并就下一步共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科院和环保部在全国生态环境变化评估、生物名录编制、外来种入侵名录等方面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为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推动重大工程的落实,推动建设和完善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解决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有效掌握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趋势,环保部和中科院新签订协议共同就全国的生物多样性观测开展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要加强部院联络,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制定观测方案,建立观测平台,开展常态化观测,实现数据共享,发布观测报告,联合开展人员培训和公众教育,推动生物多样性观测相关基础科研工作,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水平。 

  在协议签字后,部院双方召开了自然保护区调研座谈会,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厅长鲁修禄介绍了广东省的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情况,并提出了有关建议,来自广东省的11个自然保护区负责人介绍了各自保护区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最后,张亚平和黄润秋对各保护区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回应,并就做好自然保护区工作作出指示。张亚平建议各保护区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在保护和管理中要遵循科学规律,加强国内外合作。黄润秋指出,大家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区工作的指示精神,解决好保护与开发的矛盾,突出保护区在国家生态安全中的作用和地位;他还要求有关部门对保护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管理体制和机制进行研究,加强监管工作,促进全国保护区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环保部自然生态保护司、规划财务司,广东省环保厅,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广州分院及广东肇庆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参加调研和签字仪式。 

   

  张亚平(左2)和黄润秋(左3)实地检查科研设施 

   

  共建工作会议现场 

   

  签署合作协议 

   

  揭牌仪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