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中国科学报】有“方”有“市” 产研双赢

日期:2013-09-20

|  来源:中国科学报 黄辛 林清【字号: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徽光机所将科学技术成果与市场紧密联系,实现了产研合作的双赢局面。

   

  刘建国

  “一方面,我们积极参与环境监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努力成为国家环境监测高技术创新源头;另一方面,研究所提供专业意见与建议,积极参与环境保护领域相关战略研究与规划工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安光所)副所长刘建国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将科技应用于环保领域惠及民生,安光所已身体力行了近20年。安光所将科技成果与市场紧密联系,实现了产研合作的双赢局面。

  影响力 

    强大阵营的科技伙伴 

  “截至目前,安光所与国内多数环境监测领域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刘建国表示。据统计,2012年,安光所通过转移、转让环境光学设备所产生的销售收入达到6.5亿元。

  说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刘建国如数家珍。目前,安光所在大气环境遥感、环境监测技术、工业和医用激光技术、激光晶体材料等领域和企业合作,并研发出一系列高技术产品惠及民生。

  最早与安光所合作的企业为安徽蓝盾光电子公司。这家位于安徽省铜陵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攀升、崭露头角,2012年,该公司销售收入超过4亿元。

  蓝盾给出的“秘方”是:与安光所合作,进行技术升级。蓝盾打造出的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子站、烟气连续监测系统、能见度监测仪等明星产品,背后都有安光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再如,安光所与安徽宝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进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产品发展,目前,该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地位均在国内领先。

  安徽宝龙主导产品“BDH系列机动车尾气遥测仪”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安光所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力量。

  目前,与安光所合作的企业达到几十家,不少来自浙江、江苏、山东、湖南、湖北、河北,企业都带着技术难题纷纷向其寻求合作。

  责任感 

    改变自己应对国家需求 

  “我们以坚持国家和社会发展为牵引,坚定地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刘建国说。

  25年前,安光所进入中科院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行列,2001年,该所成为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一部分。

  进入新历史阶段,安光所的定位与发展之路也进行调整。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进入复合型环境污染的新阶段。安光所意识到,国家急须发展“装备先进、标准规范、手段多样、运转高效”的先进环境监测技术和仪器设备,这是研究所能够有所作为的事情。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环境保护部原副部长王心芳曾建议,在环境监测技术下一步发展问题上要追根溯源,因为这是环境保护的根本。

  近年来,我国环保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安光所踏上了时代发展的节点:为我国环境污染监测提供有效手段,为培育环境监测仪器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据了解,“十二五”后半期,我国环保产业产值年增长速度有望继续维持在15%~20%,超过同期GDP增长率。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但是,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环保产业产值为320亿美元,占GDP比重为0.54%;而美国环保产业产值为2985亿美元,占GDP比重为2.07%。显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保产业无论是规模还是产值占GDP比重都仍有较大差距。

  为了加快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

  面对国家发展的新需求,安光所加快脚步,不仅从基础研究方面提供支持,促进环境管理水平提高;同时研发出一批创新性新成果,如高灵敏激光光谱温室气体检测技术、FTIR多组分气体在线分析技术、车载通量快速遥测技术、危险化学品泄漏远程遥测技术、污染源排放遥测技术、星载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和超高分辨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等。

  造氛围 

    “两条腿”鼓励产业化 

  近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表示,科技创新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为了鼓励研究人员积极参与科技成果产业化,安光所努力营造氛围,无论是在课题方向选择,还是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及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

  “十五”期间,我国首次将资源环境技术领域纳入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并给予研究经费支持,鼓励研究所在此方面有所作为。

  “安光所所长刘文清牵头申请到该领域在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主题部署的第一批环境监测课题‘汽车尾气道边监测技术与系统研究’,获得260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刘建国说。

  抓住这一契机,安光所与企业合作,推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城市空气、烟气、尾气监测技术设备。不管是国家“863”、“973”计划,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科院支持的项目,安光所均会在前期基础研究的积累之上进行工程化,并推进其产业化应用。

  “在与企业合作中,我们不断总结规律,摸索更好的合作方式。”刘建国说。

  不同企业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比如,安光所根据技术完成的状态与市场需求量的大小为合作依据。“如果国家需求紧迫,市场对技术需求量大,那么我们通常选择技术入股方式与企业合作。”这有利于精准目标、加快技术产业化进程。

  两年前,安光所与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便是一例。这家公司依托安光所国家环境光学监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产业化平台,致力于大气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与集成应用,为环保、气象和科学研究部门提供相关咨询、产品和技术服务。在成立当年,其就实现了千万元以上的销售收入。

  此外,武汉市天虹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等,则通过技术转让、项目合作等方式获得了安光所的智力支持。

  为营造良好的氛围,安光所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例如,面对越来越多的合作,安光所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其中,有的项目更是由企业直接牵头。刘建国表示,企业可以从市场角度出发,提供更贴近市场需求的建议,这对技术研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安光所也十分注重对科研人员的引导与培养。

  首先,“科研人员应牢牢树立一个观念:科研人员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应该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刘建国说。

  其次,研究所合理分布力量,安排科研骨干进行基础性研究探索,安排年轻的副研究员从事转化工作。

  “我们重视科研人员发表有较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同时我们也更注重专利,并非简单地以经费额度或转化产生的效益为评价依据。”刘建国说,只有“两手抓”,才能将基础研究、技术工程开发、产业化等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2013-09-17 第5版 创新周刊)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