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业革命与增材制造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 来源:高技术处【字号:大 中 小】
2013年6月26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承办的“新工业革命与增材制造国际研讨会”暨“3D打印国际展示会”在北京举办。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出席了研讨会并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分别做了题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历史性发展》的主题演讲。
万钢在致辞中说,我国3D打印制造技术已具备了一定的研发基础,已开发出一批相关工艺和装备,并得到初步应用。但是作为一个新兴技术,我国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在装备制造和工艺控制方面,工艺稳定性、核心元器件等关键技术及产品有待突破。二是在科研和产业化组织方面,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组织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三是在市场开拓方面,还需要有更多的应用领域和更新的商业模式。
苗圩表示,当今世界,新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和兴起,其中增材制造技术尤为引人注目。从世界范围来看,作为一项新型数字化制造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增材制造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产业链初步形成,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苗圩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工业的转型升级步伐,推动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一是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全产业链整体升级。二是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工业发展的贡献率。三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四是进一步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施尔畏副院长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我国在增材制造领域,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和产业化成果,但总体上,还处在起步的阶段。如何从中国国情出发,以应用需求为牵引,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研究制定3D打印相关领域的总体发展规划,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建立健全技术创新链、产业服务体系和市场发展平台,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施尔畏副院长表示,“十二五”期间,我院在“创新2020”发展规划指引下,以重大成果产出为导向,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从变革性创新、系统性创新、核心技术创新等层面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在液态金属成型材料、钛合金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制备,以及设备制造、软件开发、系统应用等增材制造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发和产业化成果。我院愿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和海内外同行的广泛合作,以市场需求为牵引,进一步加强材料制备、制造工艺、成形装备等核心共性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究与攻关,着力推进增材制造相关技术、应用和产业的可持续纵深发展,为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科技创新水平,推动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就全球增材制造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我国增材制造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现状、增材制造给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工信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企业代表共4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在3D打印展会上,增材制造领域国内外科研机构,以及软件设计企业、制粉企业、设备提供商等增材制造产业上下游企业参加了展示。展览着重体现了当前技术研发水平、设计软件、材料制备、设备及零部件生产、应用型产品开发、用户服务等情况,为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增材制造(3D打印)领域展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