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构筑合作平台 创新发展机制

日期:2003-12-17

|  来源:【字号:

首次院地合作情况专题汇报会以视频会议方式于12月4日至5日召开,会议由院地合作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主办,会议主题为进一步推动院与省市企业合作(院地合作)的深入发展。各分院组织本系统研究所主要领导和科技处共270余人在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各分院、合肥研究院主要领导向院地合作领导协调委员会委员、院地合作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汇报了2003年各系统的院地合作工作。院地合作领导协调委员会主任杨柏龄、副主任竺玄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由院地合作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赵勤主持。院地合作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成员、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部分京区研究所有关领导在主会场参加了会议。

各分院在营造合作环境、制定发展规划、健全组织体系、完善支撑条件、加大合作力度、强化项目引导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也不断加强分院间的横向联系和合作,使院地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2年院地合作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别比上年增长38%和13%。2003年院地合作中,分院形成了各自的工作特色:

沈阳、长春分院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院地合作发展战略。沈阳分院以环渤海经济圈为重点,紧紧围绕装备制造业和材料产业这条主线,同时向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恢复与转型和以海产品养殖为先导的“海上辽宁”建设两方面展开;长春分院描准吉林省石化、汽车、农产品加工、光电子、现代中药五大基地建设和黑龙江省的机械制造、绿色农业、农产品转化、养殖业、接续产业五大基地建设,进一步强化一条主线(围绕推动各所实施院知识创新工程和在科技经济结合上狠抓落实),突出两个重点(吉林省、黑龙江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和院重点合作地区的院地合作),搞好三个突破(玉米深加工、生态省建设(包括中药现代化)、光电子产业建设)。

上海分院继续突出抓好与长江三角洲的“龙头”上海的合作,推进共建国家级大科学工程装置,组织中科院院士直接参与院地合作,积极开展转移中心工作,筹建和组建中心网络与分支机构。

南京分院加强与分院间和院内研究所的沟通合作,凡院地合作有活动或遇有重大事项,都及时沟通交流信息,协调行动,联手合作,互相支持,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广州分院积极推动科技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联合,与中国民生银行广州分行签署合作协议,获得民生银行2亿元的授信额度,成为广东省第一家利用金融产品——授信方式获得资金支持的科研单位;积极开展资本运作,寻求风险资金及其他社会资源,进行资产重组,并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参股广州技术产权交易所,成为中科院系统及国有科研机构中首次以发起人股东身份参与技术产权交易所的设立,在促进科技与产业结合的同时,也探索了院地合作的一个新模式。

武汉分院着重打造具有高效运行、开放和国际水平的国家级植物学知识创新中心的院省合作项目“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以及省、市、区、院四级共建“的“小洪山科学园”,谋求共同发展。

西安分院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锁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高新科技成果产业化与技术服务两个合作领域;注重加强与分院间分工区域的合作联系。

合肥研究院结合安徽省“科教兴皖”的战略方针,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省院共建活动日益频繁,不断拓宽合作领域;与地方政府共同创办安徽省纳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纳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数字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成都分院积极探索与地方共建科技成果孵化基金的新形式;进一步推进和加强与西部直辖市重庆的合作。

昆明、新疆分院探索的特色的不同层面的院地合作形式。昆明分院重点地组织与省、市共建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云南省天然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等一些具有区域特色和地方需求的重大院地合作,以及珍稀药材血竭原料植物优质种源繁育热带,亚热带优质肉奶牛、水牛胚胎工程产业化示范;新疆分院强化项目引导,把院地合作和国家、院、地方重大项目有机结合,使院地合作取得更大显示度。

兰州分院积极发挥科技副职的桥梁纽带作用,把选派科技副职到地方工作作为推动院地合作的重要举措,在如何选人、怎样选人、如何管理、如何瞄准目标、注重学科特色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副职工作的新思路。

这些做法都为更好地进一步推进院地合作提供了有益经验。

会议认为,现阶段院地合作主要存在五大共性问题:一是观念问题。院地合作的落脚点是研究所与企业的对接,但研究所进入创新工程后院地合作的意识弱化,认识不到位,极大地制约了院地合作的深入发展;二是评价导向问题。院地合作绩效尚未列入知识创新工程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所从事院地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分院组织、协调研究所开展院地合作的难度较大;三是机制问题。加大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乃至企业社会化的效力,必须进一步探索分院的院地合作职能定位与技术转移中心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相互结合的运行机制;四是成果问题。目前研究所提供的符合企业需求、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前景及成熟、集成的技术成果不多,导致项目对接效果不佳;五是队伍稳定和建设问题。目前从事成果转化人员有相当部分是未进创新,工作的定位和绩效难以得到承认。院地合作涉及科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从事院地合作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缺乏复合型人才。

各分院就进一步做好院地合作形成七点共识:一是要确立研究所在院地合作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对院地合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院地合作的责任感,从根本上解决分院组织研究所开展院地合作的协调机制问题;二是要把院地合作绩效纳入知识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增强研究所开展院地合作的动力;三是要正确定位分院院地合作的工作职能,注重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四是加强知识创新重大项目与地方重大需求项目的有机结合,把院地合作的产业化源头做大做强;五是要加快和完善技术转移中心和产业化信息网的建设,强化各分院之间有效的沟通,促进分院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交流,从全院的层面上加强院地合作的技术集成和学科互补,形成院地合作的整体合力;六是不断开展院地合作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建立一支高效、能干的院地合作管理队伍;七是推进股权社会化进程,促进院地合作形成新机制,产业化项目上规模、有特色。

杨柏龄主任在会议总结中对分院院地合作的工作成绩和分院的存在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进一步明确分院院地合作的职能作了重要讲话。柏龄同志强调指出,分院属于管理层面,其院地合作的主要职能是建立沟通交流平台,重点任务是关注根本性的问题。各分院要把促进高技术产业化和院地合作的体制创新作为工作重点,抓体制远比抓项目重要。院党组明确提出股权社会化改革,各分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参与。股权社会化是今后科学院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各分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技术产业相关单位的股权社会化。

会上,院地合作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赵勤就院地合作的内涵和五个操作平台的建设作了进一步说明;院地合作领导协调委员会副主任竺玄就院地合作如何做大做强、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等问题作了讲话。

这次会议对促进院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会议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各分院的肯定。
附件: